溪丘灣鄉,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,北緯31.1°,東經110.4°左右。位于巴東長江北岸,東與宜昌市興山縣、秭歸縣交界,北與巴東縣沿渡河鎮為鄰,西與官渡口鎮接壤,南與東瀼口鎮相連。東西長約22公里,南北寬約20公里。
鄉因駐地而得名。溪丘灣東西兩面環山,中間一壩水田,長約1200米,寬約60米,面積100余畝。此地又名九龍潭,因有九股常流不斷的泉水而得名。后來人們利用泉水在這里改建水田七丘(約5畝),更名為七丘灣。據傳有個風水先生路過這里,說這里是九龍歸溪之地,故得名溪丘灣。1949年為平陽壩區所轄的7個鄉,1955年并為4個鄉。1958年為群力公社所轄的4個管理區,1961年為平陽壩區所轄的4個公社。1975年撤區并社,設立溪丘公社。1983年撤社改為溪丘灣區。1988年撤區并鄉。
1996年,平陽壩鎮面積68.6平方千米,人口2.2萬人,轄平陽壩、葛藤坪、獅子埡、石羊山、營盤、石碾村、大土坪、五峰山、白虎坡、宋家埡、白羊坪、黃家包、火炮山、月明埡、龍船河15個行政村;溪丘灣鄉面積151.7平方千米,人口2.2萬人,轄麥峰灣、張家坡、后坪、榔樹槽、曾家嶺、魏有梁子、溪丘灣、瓦屋基、下莊坡、五寶山、譚家灣、甘家坪、高家坡、鄢家坡、農林場、將軍嶺、白灣、天池嶺、徐家灣、西溝、后村、堰塘坪、沿渡溪23個行政村。
2001年,撤銷平陽壩鎮,并入溪丘灣鄉。2004年,鄉政府駐溪丘灣,人口44711人,面積220.2平方千米,轄溪丘灣、瓦屋基、下莊坡、五寶山、譚家灣、甘家坪、高家坡、鄢家坡、農林場、張家坡、麥峰灣、榔樹槽、后坪、曾家嶺、魏家梁子、將軍嶺、白灣、天池嶺、徐家灣、堰塘坪、西溝、后村、沿渡溪、平陽壩、葛藤坪、獅子埡、石碾、大土坪、營盤、五峰山、石羊山、白虎坡、宋家埡、白羊坪、黃家包、火炮山、月明埡、龍船河38個行政村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